一、国家门户网站对鹿邑老子故里的介绍
◉中央政府网: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县举行盛大庆典活动和公祭仪式,纪念老子诞辰2583周年。
◉中央统战部网:海内外道教界人士齐聚道祖故里 朝宗谒祖共谋发展
二、国家授予和命名鹿邑老子故里的荣誉称号
◉2001年,鹿邑太清宫遗址(老君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原国家旅游局(今文旅部)命名的“老子故里旅游区”;
◉2011年,中央宣传部备案、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老子文化之乡”;
◉2021年,国家文旅部命名的“老子祭典”国家非遗;
◉2024年,中国道教协会、世界道教联合会认定的“道祖故里·朝宗圣地”。
三、权威部门在鹿邑举办的相关老子文化活动
◉2000年,原国家邮政部在鹿邑举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邮票首发式。
◉2008年,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协办的“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 ”;
◉2009年,世界李氏宗亲会第13届第二次代表暨2009年全球华人李氏恳亲大会;
◉2024年,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批准,世界道教联合会在鹿邑太清宫举办的“道祖故里·朝宗法会”。
四、国家权威媒体新闻报道和纪录片
1.中央电视台:
◉《朝闻天下》
◉《祖国美:老子故里·中国鹿邑》
◉《中国新闻:老子诞辰2583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鹿邑举行》
◉《美丽中国乡村行:老子故里鹿邑游》
◉《中国智慧·老子篇》
◉《美丽中国乡村行:鹿邑寻三绝》
◉《寻迹先贤》
◉《走遍中国·老子不老》
◉《中国通史·唐代宗教》(第51集)
◉《百家讲坛·李姓》
◉《探索发现:鹿邑仙踪》
◉《探索发现:太清宫隐山大墓》
◉《中国游:老子故里鹿邑》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古代文化圣贤·老子》(第6集)
五、领导和社会名人题字
◉国务院原总理李鹏题写的“老子故里”;
◉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乔石题写的“道德真源”;
◉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题写的“道教祖庭”;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福题写的“道祖故里·朝宗圣地”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福题写的“天下李姓·根在鹿邑”;
六、权威书籍图册对老子故里的介绍
1.当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42页
◉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大辞典》;老子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苦县
2.古代:
◉《水经注·涡水》:“涡水又东迳谯县故城北”记载(图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此处说明涡河流经老子庙(今鹿邑太清宫)、李母庙(今鹿邑太清宫后宫)、相县故城后,向东又流过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城北——清晰的指出老子出生地位于今亳州市谯城区之西的地理坐标。
◉《隶辨·卷七·老子铭》:“苦县在归德府鹿邑县”的记载。顾蔼吉撰,清乾隆八年黄晟据康熙57年(1743年)项氏玉渊堂刻本重刊,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
◉明嘉靖《亳州志》·卷一:“卫真县并入鹿邑县”记载。明嘉靖[1522-1566]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清顺治《亳州志》:“太清宫,在城西45里,今鹿邑老子所生之地”的记载。刘泽溥修,高搏九纂,清顺治十三年(1656)刻本,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本。
◉清光绪《亳州志》·卷12:“老子,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的记载。钟泰、宗能徵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木活字刊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院藏本。
3.权威地图对鹿邑县古代位置的标注:
◉北宋《九域守令图》:卫真县(今鹿邑县)位置;
◉古代鹿邑、厉(濑)乡、太清宫位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七、碑刻与文物遗址
◉《唐·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碑》
该碑又名“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真源紫极宫并序碑”“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真源紫极宫颂词并序碑”,2006年出土于“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东北7米处。
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在亲赴真源朝谒太清宫未果的情况下,诏喻其胞妹——时已修道多年的玉真公主,代表自己亲往真源县朝谒老子。玉真公主领旨奉行,受道祈福,事后立碑纪事。该碑的出土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见证了太清宫易名。该碑立于紫极宫改名太清宫的当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玄宗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庙一所,依道法设醮。天宝二年(743年)三月,敕西京为太清宫,东都为太微宫,诸州为紫极宫。九月,谯郡紫极宫改为太清宫。玉真公主在天宝二年四月奉诏莅临鹿邑修道时,太清宫的名称仍叫紫极宫,到天宝二年九月才改称太清宫。
二是两碑互证了老子故里。该碑的发现,与玉真公主在王屋山留下的《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互相印证,以铁的事实证明了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的圣祖故里紫极宫,就是现在的老子诞生处——鹿邑太清宫。
三是改写了史志记载。从出土时碑刻风化程度和于地下3米多深处出土的位置看,此碑约在宋金时期已被洪涝淤泥覆压于地下,所以明、清鹿邑县志都不曾记载此碑。光绪《鹿邑县志》记载:“县多汉唐碑碣,今仅有存者“太清唐石仅存此”(指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玉真公主碑的出土改写了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载的鹿邑仅存一通唐碑的记载,也再次印证了鹿邑古县志“县多汉唐碑碣”的记述。
◉《北宋·先天太后之赞碑》 该碑是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太清宫的核心文物之一,体高8米、宽2米、厚0.5米,重达50余吨,是太清宫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碑刻,被文物界评价为“河南第一,全国罕见”。
其内容与历史背景深刻关联着老子故里的文化地位。此碑由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亲撰碑文、书丹并题写碑名,故称“三御碑”。碑文内容为对老子母亲“先天太后”的赞颂,彰显了宋代皇室对老子及其家族的尊崇。
该碑的价值意义:一是强化了老子故里的正统性。鹿邑作为老子诞生地,自唐代起被官方认定为李氏祖庭。宋真宗立此碑,延续了唐代以来皇室对鹿邑圣地的认可,进一步巩固其作为道教祖庭的地位。二是印证了历史沿革。太清宫前身为东汉老子庙,唐代扩建为皇家庙宇,宋代达到鼎盛。此碑作为宋代御碑,佐证了鹿邑太清宫在历代官方祭祀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三是御制的权威特性。鹿邑现存与老子相关的碑刻多为官方御制,而其他地方的同类碑刻多为民间所立且年代较晚。此碑的御制属性凸显了鹿邑作为老子故里的权威性。
◉《金·太清宫庙产碑》
1997年考古发掘时出土,位置在中回廊东部、今圣母殿东北部。碑立于金泰和元年(1201),共九方,其中一方已残碎,八方完整。从碑文看,此碑尚不止九方,起码不见开头的一方。
九碑内容全为太清宫地产的位置、面积及四至。最近处在太清周围,最远处距亳州9里。据此不完全碑刻统计,太清宫地产达5300多间。从此可如金代太清宫规模之巨大。
◉《元·太清宫圣旨碑》
该碑立于忽必烈中统二年(1261)四月二十七日。内容为:一是规定了使臣军马来到鹿邑太清宫后的行为规范和太清宫所属财产的不可侵犯。规定使臣军马不得在太清宫内停留,任何人不得砍伐宫内所有树木(所有树木,诸人勿得砍伐)。二是规定了鹿邑太清宫为皇家告天祝寿的场所,并严令皇家子孙在告天祝寿大典时不得怠惰。三是规定了鹿邑太清宫的管理由张拔都儿负责,而具体的精严看护则由住持道众进行。
文化价值:该碑开头“皇帝圣旨”,落款“御宝”,是历代太清宫敕令御诏碑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圣旨碑,是忽必烈继当皇帝第一年立“太清宫执照碑”之后,第二年再次为鹿邑太清官颁旨立碑,再次宣布太清宫属皇家所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极高。
该碑与太清宫执照碑一道,为后世研究元初太清宫历史与沿革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从而也使得两碑成为太清宫历史上最重要的碑刻之一,其碑文被时任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徐苹芳(下图)评价为中国最早的白话文圣旨碑刻。
◉宋、金太清宫建筑基址
◉唐代太清宫汉白玉阙顶
◉唐代太清宫大殿柱础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