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

涡阳武家河的历史

时间:2021-06-21 10:25:53   作者:钟钰   来源:老子论坛   阅读:2484   评论:0
内容摘要:  武家河的历史被某地隐藏得很深。笔者费劲周折,终于在一些地志中查到其蛛丝马迹。清光绪年间钟泰、宗能徵纂修的《亳州志》记载:“武家河:发源于商丘县界沟集西五里,至武家桥离州城三十五里,下至黄家营前黄家桥,下至吴(注:民国《涡阳县志》引《亳州志》为“武”,由河的......

  武家河的历史被某地隐藏得很深。笔者费劲周折,终于在一些地志中查到其蛛丝马迹。清光绪年间钟泰、宗能徵纂修的《亳州志》记载:“武家河:发源于商丘县界沟集西五里,至武家桥离州城三十五里,下至黄家营前黄家桥,下至吴(注:民国《涡阳县志》引《亳州志》为“武”,由河的名称推测,“武”字应较确)家庙联珠桥,再下至王哑子桥观音堂前三里许,入雉河达涡”。上文中的“界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界沟镇,位于亳州市区东北约38华里;“观音堂”就是现在的谯城区观堂镇,位于亳州市区东约47华里。这说明,古代武家河与雉水是两条同时并存的河流,武家河仅仅是雉水的一个支流,近似南北走向,纵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两地,在谯县境内就已经注入雉水,并未流经今涡阳县辖境。其发源地至入河口直线距离不足百里。《亳州志》记载,乾隆十一年(1746),知州杨遵时曾督民疏通武家河,说明武家河之名在乾隆之前已经存在。民国黄佩兰《涡阳县志》也在“雉水”条中这样注解:“乾隆十一年,知州杨遵时督民力疏武家河;二十二年,巡抚高晋请帑浚武家河,奏谓曰:武家河延一百余里,旱易绝流,豫省水盛,每至泛溢。后四十三年七月,黄河决河南考成仪封,一自亳入涡,一由商丘下注武家河,河故平衍,复由雉河溃流入涡,坏田庐万计。明年水退,武家河两岸仍为薮泽,自是为亳蒙间干河,言治水者恒及之”。因雉河位于武家河下游,乾隆以后,人们往往把武家河与雉河两条河流一起疏浚,下游河道跟着易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雉水也是一条十分古老的河流。《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四十六》刘勔传记载,泰始四年(268),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河南汝南),可收陈郡、南顿、汝南、新蔡四郡之地”,宋太宗详兵事时曾言:“龙山雉水,鲁奴、王景直等并受朝爵,马步万余”,证明早在郦道元之前,雉水就已经存在。《水经注》中之所以没有注录“雉水”,一是因为雉水与其他河流相比较可能较小,二是可能因为当时雉水沿岸没有什么古迹,也没有什么城池,郦道元以水证地,“即地以存古”,没有了这些,当然也就没有记载的价值了。雉水在元代仍称雉水,明清时期则称雉河。清末以后,民国十三年(1924)聂宪藩、黄佩兰所著《涡阳风土记》云:雉水“首受河南商丘之沙河(郑氏《亳州志》云:沙水虽不至商丘,而汴分于沙水,故商丘志亦云沙河在旧城南门外,源出汴,入亳,是雉河上游亦沙水也,东南流至田家桥,入安徽亳县境,由薛家桥至小猪村,分为二,东名雉河,西名坠河,至贾家桥又合,东南迳亳县观音堂会武家河),会武家河亦通目之”。光绪《亳州志》卷五水利志也有“疏通武家河即雉河”的记载。这说明在清乾隆时期,武家河与雉河是两条同时并行的河流,武家河在亳县观音堂注入雉河;清代后期,谯城区观堂镇以下河段既可以称为武家河,也可以称为雉河。光绪年间,雉河就“俗名武家河了”。建国之后,因武家河多次疏浚,武家河与雉河逐渐合为一条河流,并形成统一的名称武家河。

  依涡阳县的历史沿革来考证,古“雉水”之名很可能缘于“铚县”。南朝梁大通二年(528)之前,天静宫所在地一带一直隶属铚县,因这个河流流经铚县并在铚县注入涡水,故名“铚水”,后以音同逐渐讹为“雉水”。北宋时期,雉水的上游可能与今商丘市虞城县榖熟(即今谷熟)镇西南的榖水相通。追根求源,今涡阳武家河最理想的结果也只能挂靠为“榖水”,但与阴沟水篇中经过柘县、苦县,在谯县西部就已注入涡水的谷水是完全不同的两条河流。盖陈桥驿教授因混淆了“谷水”与“榖水”的概念,才大胆得出“谷水就是武家河”的错误结论的。

  为了把天静宫与唐代的老子庙挂起钩来,近年来,涡阳县编造了“相传武则天把谷水易名为武家河”的故事来。对此故事,涡阳县委宣传部长张华松作客人民网、涡阳县长戴力接受光明日报社专访时,均津津乐道。但遗憾的是,这个传说不仅古今正野史未见记载,就连涡阳本地上了年纪的人在1990年之前也未听说过,分明是当代文人编造的一个故事。史料显示,武则天从未到过城父、临涣、山桑一带,从未到过榖阳(今安徽固镇)一带,也就是说武则天从未到过今涡阳县辖境。隋唐时期的河流绝大多数仍然称“水”而不是称“河”,若武则天果真为河流改名,也应改为“武家水”才对,而不是改为武家河——“武家河”之名显然就是近现代产物。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其未把家乡的文水改为“武家河”却要把外乡的河流改为“武家河”,令人费解。武则天既为皇帝,整个大唐江山都是她的,何至于在乎一条小小的涡河支流并将其易名为“武家河”。若武则天果真有此举,说明武则天这个人太小气了,想必整个武氏家族也不会答应的。如果天静宫之南的武家河是武则天改的名字,那么,谯县境内的武家桥、武家庙又当作何解释?武则天不会傻到随便把外地的一个庙也改为“武家庙”吧。雉水的历史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天静宫之南的雉水在武则天之前的南北朝时期就称雉水,元代仍称雉水,明清时期则称雉河。建国之后,武家河、雉河两河疏浚为一条河流时,才正式统一采用“武家河”的称呼。现在愣说武家河是武则天改的名称,实则是闹出了一个笑话。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