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冲,而用之域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今说】
“道”是空虚无形(冲)的,但应用的范围(域)是无限(不盈)的。深远的好像客观存在着,万物好象是都离不开它。我们不知道“道”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好像是在“天”(帝)之先。
这一章是首章的继续,应紧接之才是,因为本章是对“道”的更详细、深入的阐述。他在科技水平极不发达的年代,只凭自己对客观世界、自然现象的观察,加以独立思考,就最早提出了宇宙的发展规律,可谓是研究宇宙学的第一人。
另外,老子的时代人们都盲从天,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老子以自然的道,来对抗迷信的天,并进而把这种自然科学应用到他的政治哲学里,这在全世界从古至今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都是没有的,而我们的老子做到了。这才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他至今备受中外人士钦佩、关注的原因。
说明一下,在各种《老子》的版本中,都把“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一句夹在本章中。这样的话一是语气不顺,二是文理不通,而在五十六章中又有此句,这本应是在五十六章的句子,在那里即显语气贯通,又显议论深刻,一气呵成。我怀疑这是先人抄写时的笔误,因为老子的语录最早都是写在竹简上的,一片竹简所写文字有限,而每片竹简的连接也是个问题,时间长了难免有散落,造成后来整理抄写时错排,把本不是连续的竹简误写在一起。所以我在本章中删去这段话,因为这句话和本章的另两句从语法到内容都没有共同之处,是理应出现在第五十六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