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道德经》有一种魅力,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德国)海德格尔
★381、老子功德深远哉。
——董汉策(明朝进士)
★ 382、从思想上看,邹衍之前的道家似乎已超过儒家。
《孟子·滕文公下》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是道家学说的一个倡导者。战国中期杨朱之言满天下,足见道家学说在当时影响之大。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383、稷下黄老道的学说,是以道家自然哲学为根柢的政治哲学或经世之学,其宗旨在“清静无为”,其实际政治意义在于尚简易,与民休息。稷下黄老道家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帝王的统治术。“术”(或曰政治权谋)在老子思想中已有相当的流露。而到了稷下黄老道家,“术”的思想又得到丰富和完善。这些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受到他们的重视和采纳。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384、汉高祖刘邦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谋臣陆贾等人都奉劝刘邦实行黄老之道,并且推荐陆贾所著包含黄老思想的书给刘邦阅读,刘邦吸纳了他们的建议,并且运用在政治实践之中。
陆贾把无为作为政治的最高理想。他说:“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
他又指出,秦代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就是严刑峻法,违背了无为的原则。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385、曹参、陈平、汲黯等汉初朝中大臣也都从其上而尊奉黄老之术。据《史记·曹相国世家》载,曹参曾经请教过善为黄老道的盖公。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386、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
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唐太宗
★387、道家就是顺其自然。
我觉得顺其自然最有道理。
——季羡林
★ 388、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太宗
★389、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苏辙
★390、老子为书,其言至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欧阳修
★ 391、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魏源
★392、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要达到的状况。
——(日本)汤川秀树
★393、老子的隽语,像一颗颗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
——林语堂
★394、我觉得只有道家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人文自然,来阐发人文思想。
——陈鼓应
★395、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清世祖
★396、汉文帝、汉景帝及窦太后也都非常喜好黄老之学。据载:“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而窦太后又好黄老术”。
《汉书·外戚传》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397、陈平是汉高祖功臣,在汉惠帝、吕后及文帝时代担任过承相,《史记·陈丞相世家》载:他年青时就信奉黄老之术。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398、汉初的盖公、司马季主、郑当时、王生、黄生、司马谈、刘德、杨王孙、邓章、安丘生等也都崇尚黄老之学,且见历史记载。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399、史家司马谈著《论六家要旨》,则从学术史的角度对黄老之学展开研究。该书对黄老之学的思想特质归纳了以下几点:首先是黄老道家有吸纳百家的开放性;其次是黄老道家思想简要,易知易操;再次是黄老道家坚持因物制宣,有较大的适应性。黄老道家的这些思想特质决定了它能够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下去,并且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400、老子是人类的智慧大师,《道德经》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原创精神的宝典之一。《道德经》对于中国文化的滋润涵养,其功至伟!它又在走向世界,成为现代人类进行文明转型所倚重的思想源泉。
——牟钟鉴《老子新说》
★401、《道德经》的最大贡献是对“道”的独特解说,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理念的道文体体系。
——牟钟鉴《老子新说》
★402、老子已经在《道德经》里为我们提示了人类走向和谐的智慧,愿我们能够领略它、实践它。
——牟钟鉴《老子新说》
★403、柔和是老子和谐思想的最大特色。各国政治家果能有慈爱玄德,天下何愁不能和谐?
——牟钟鉴《老子新说》
★404、天下之人,其迷已久,当学老子《道德经》而觉悟之,进而成为勇于实践的弘道之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愿这样的上士日益增多,则和谐世界将向我们走来。
——牟钟鉴《老子新说》
★405、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
——金岳霖
★406、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
——张岱年
★407、《道德经》是讲道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中国文化的中心要旨就是一个“道”字。
——南怀瑾
★408、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德)黑格尔
★409、老子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老子的智慧早已在滋润着我的文化生命,它使我生活得更加清醒,更为从容。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解读,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喜欢老子,品读老子,从中获取生活的大智慧,使社会和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牟钟鉴《老子新说》
★410、在中国,道是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概念。
道是理念,是境界,是智慧,是力量,是道路。
道是古老中国的文化密码。
在西方,道宛如云端里射下来的光。
道就是逻各斯,是真理,是生命。
道是文化生成的根据。
当东方与西方相遇,
当人类共同谋求一个和谐世界,
道——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取向,
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一条心灵的通道。
——摘自《国际道德经论坛》
★411、《道德经》讲和谐是有层次的。它的最高目标是“朴和”,即人们都能从对立、贪恶中摆脱出来,返朴归真。这样的大朴未散的时代和社会不仅不需要礼法,也无需费力地提倡仁义道德,人们自然地和平友好相处,亲如一家,这当然是一种很高的社会理想,我们虽不能至,而要心向往之。
——牟钟鉴《老子新说》
★412、原始天尊(即元始天尊)被陶弘景确立为道教的最高神。及至唐代,太上老君的地位被抬到最高。而宋代则把玉皇大帝尊崇为最高神。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413、湛约翰本名约翰·查默斯,1852年到香港,继理雅各主持伦敦会香港事务,曾将《圣经》译成中文。1868年把《道德经》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不过书的标题为《老子思辩哲学、政治和道德的思考》。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414、托马斯·瓦特斯双名多马华脱·华物斯,英国领事官,1863年来华。1870年在香港出版了《老子·中国哲学研究》,认为老子的“道”无思想、判断、智慧之意,“道路”一词并不是“道”的最好译名,“自然”一词是“道”的最贴切的译名,而且意义最广最抽象。该书也是《道德经》最早英译本之一。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415、紧张、喧嚣、环境污染、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使得素有向往自由传统的法国女士以具有强烈个性解放升华到“返归自然”的趋向。他们将道家思想看作是追求“归本于自然”的精神武器。华籍华裔女士成之凡,醉心于道家学说,在法国组织了传播道教的“成道学会”。她甚至参加了1988年法国总统大选,与弗郎索瓦·密特朗进行了一场较量,在西方世界反响强烈。
——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
★4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名句,是中国最早的宇宙发生论公式,其影响可谓大矣。王弼注此句时云:“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从无之有,数尽乎斯。”
——牟钟鉴《老子新说》
★417、老子认为原初宇宙是无的状态,此即是“道”,尔后由无转为有的世界,但混一未分,此即是“一”;从混沌分化出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形成天与地,此即是“二”;阴阳交感、天地合和,形成各种矛盾的统一体,此即是“三”;各种矛盾的统一体进一步形成千姿万态的事物,此即是“万物”。所以宇宙发生的过程可以简称为:道→一→二→三→万物。但绝对不能在“三”之后再加上一个“四”,因为“三”不是数学原序列,它有特定的含义,即是“冲气以为和”的和气。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老子书中唯一标明“阴阳”的文句,说明老子认定万物皆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体,是由和气构成的,只是具体形态千变万化罢了。
——牟钟鉴《老子新说》
★418、老子以后,有《谁南子》的宇宙生成论,尔后又有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观其内在联系,皆由老子一脉而来。
——牟钟鉴《老子新说》
★419、几乎一年推出一本畅销书的韦恩一年前将注意力转向古老的东方智慧。他用一年时间涉猎数百种《道德经》译本,与写作其他畅销书不同,韦恩写此书是身体力行。他卖掉了自己在佛罗里达的房子,举家迁至夏威夷,在美国最靠近亚洲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想象盖了一栋中国式的房屋。在那里,他用一年时间琢磨《道德经》全书81个章节。韦恩最终以自己对老子观点的理解,以一种给读者提建议的方式写作成书,希望引导读者运用老子智慧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摘自2007.12.18.《文摘周报》环球版
★420、韦恩不懂中文,他解说《道德经》的书名叫《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你的生活》。该书将中国传统经典所蕴涵的智慧和美国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美国掀起了一股《道德经》旋风。
——摘自2007.12.18.《文摘周报》环球版
★421、韦恩的书其实是撷取、放大了《道德经》中修身养性的内容,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加大、容易心理失衡的情况下,老子思想中的“大道无为”等充满辩证法的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相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自2007.12.18.《文摘周报》环球版
★422、边韶作《老子铭》,谓世之好道者,“以老子离合于混浊之气,与三光为始终”,“道成化身,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
——牟钟鉴《老子新说》
★423、确实,老子书历来就被称为“君人南面之术”,这表明《道德经》是以极大的注意,探讨和提供了作为人君的领导原则、领导艺术。老子以“无为”为核心的哲学思考,并不是无所关心、无所作为的。他实际上是遵循着“有为——无为——无不为”的三段论式,把他的哲学思考落实在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焦点上。人、人群组成的社会、国家的现实处境,毕竟是他的一切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杨超
★424、他站在时代思想的制高点上,以高屋建瓴的气势,跳过琐屑的争议,直奔“无为”之道这个根本。
——杨超,曾任周恩来总理的政治秘书,又曾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政协主席。
★425、他要求为“人君”为“侯王”者,要从“水德”领悟为政之道。
——杨超,是第一个公开支持研究唐雨耳朵认字人体特异功能的中共高级领导干部。
★426、老子是在运用他独创的关于难易、先后、大小、刚柔、祸福等一套辩证法体系,来解决“人君”即国家领导者所面临的种种大难题。可以说,在世界上,老子是第一个如此系统、如此专门化地来论述领导科学的学者,《道德经》也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深入探究领导科学的政治哲学。
——杨超
★427、老子的隽语,像散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自闪耀。然而,人们心灵渴求的却是更深的理解,于是,老子这谜一般的智慧宝石,便传到变化繁杂的注解者手中。
——林语堂
★428、老子《道德经》是弱势者的救命书,是打工仔的智慧书,是天下受压迫者、受封杀者用来打败、摧毁独裁者与专霸者的最高妙的思想武器,是世界上平民百姓最大的心灵和精神的支撑力量……
——周双六(世界第一家老子《道德经》书院创办人)
★429、老子之学其高不可测度,其深不可究底,使人欲尽无期,欲罢不能,至今犹然。老子其人难考,其书难读,非好学深思之士难以窥其涯涘。千百年来,注说无数,见仁见智,纷纭万端。更有不知其妙而视老学为谬说者,杂陈其中。
——牟钟鉴《老子新说》
★430、着重突出两个观点:一曰老子哲学是阴柔之性的概括:二曰老子哲学是生命活力的颂歌。两者合在一起使可以称老子哲学为女性化的生命哲学。
——牟钟鉴《老子新说》
★431、老子的“道”宣究竟是无呢?还是有呢?可以说在有无之间,从历时上说,无在先,有在后,无中含有,道即是含有之无。从共时上说,无与有乃体与用的关系,道体为无,道用为有,道是体用一元、有无结合的。道是无与有的统一,深奥不可认识,故谓之玄,太深远大精妙,故谓玄之又玄。
——牟钟鉴《老子新说》
★432、道还不止是宇宙原初状态和万物的普遍本质,老子论道,不单在于它的无形无象,更在于道能无中生有。不单在于道规定着万物的本质,更在于道能促使万物健康地生长发育。
——牟钟鉴《老子新说》
★433、中国三大盛世:
1、文景之治——明用黄老,不用儒术。
2、贞观之治——外用黄老,畏之儒术。
3、康乾盛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杨鹏《老子说解》
★434、《老子》可以说是写给执政者的一部著作,即使在政治文明空前发展的今天,老子的执政思想仍然是一个领导者很有必要了解的政治智慧。
——杨鹏《老子说解》
★435、杨鹏的思想脉络从最基层破土而出,最终直指两千多年前的《老子》。经历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民间力量开始悄然生长。自发秩序开始无形生成。改革越往深处去,就越能体会出先哲老子的智慧。
——《中国青年报》
★436、在今天研究和传播中国古代的经典,其根本的使命,就是老子等古代先知所奠定的精神家园之上,重新确立价值中枢,重建时代的精神家园。
老子是“天道”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智慧是本土传统的一大宝贵遗产,为春秋以降百家思想所共享。
《老子说解》的作者杨鹏先行担起这一使命。他根据权威的文本,用准确的语言,再现了老子思想中的价值中枢和精神家园,复活了蕴含老子奠定的中国本土的自由传统。
从伟大的经典中寻求永恒的精神价值,将老子所创立的天道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扩展为政治秩序,落实为政治制度,这正是自由主义在当今中国的使命,也是该书的指向所在。
——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刘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