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要注意几种倾向:一、神话道,<老子传>中把老子说得神乎其神,后世又有元始天尊等神仙出现,庄子对道的阐述十分精辟,我对道的许多理解是从中悟出的,但其也有一些极端化的倾向,有些地方忽略了人的物质属性,容易把人引入虚无,并不符合老子的无为、无身的治世之道。我们只能尊重人们的想象力,但不可被其所困扰。
二、倒退道,许多人把中国人的保守,思古归结为道教的影响,主要是他们对无为和小国寡民的错误理解(请参考对应章节),其实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到庄子的与时俱化,圣人之言已成糟粕矣,处处告诉人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 三、名利道,许多宗教在传扬时,包括后世的道教,都好说什么有求必应或可以消灾减难,免除人的罪孽等,而道德经中明确指出: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故为天下贵。一棵松树,在肥沃的山坡上会长成参天大树,在贫瘠的山上会长得小些,在岩石中会成为奇石怪松。但松树就是松树,不会因为得道就变成什么玉树琼枝,脱离土壤凌空生长。道也不会把人变成鱼,在水中潜游而不窒息;也不会把人变成铁,放在炉火中而不化。如果秦朝暴政没那么厉害,萧何也许就会安安逸逸做一辈子小吏。许多人感叹怀才不遇,甚至走入邪道,其实只不过是没有认清现实,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罢了。悟道只能让你能将世情看得更透,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而已,不至于迷失了自己。但如果想学道之后就能翻云覆雨,为所欲为就大错特错了。四、章节道:道德经本为一体,后被分为上道下德两篇,就已经使道德分离了,后来进而分为八十一章,有许多地方说的意思相近却被分在很远的地方,再加上许多解道者断章取义,使许多地方与其本义大相径庭,明显不合乎道德的整体脉络。所以只是为了方便读者和自己逐一解释,才将其分为几节,并把意义相近的章节放到了一起,并且有些章节放在几处都能讲通。就象太极拳一样,式虽不同而理为一贯,一式之后可以接这一式,也可以接另一式,只要不违反自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