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措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侶俗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 太史令·司馬談
“與時遷移,應物變化”此其精要。<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所以爭者,名也,利也,皆欲也。欲生智,智增欲。欲善則全身、養生、惠天下;不善輕則累巳,重則害人,至於毀家、敗國、亂天下。“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德五千言,大治之道。曉其文,明其義,退可自保,進則惠及萬民。然世之讀經者,盡皆以養生、避世,盡取其退,大謬。此“明道若昧,夷道若累,進道若退”又“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之謂也。
世事如棋,關心則亂。迷途知返,是為大善。
慎之,戒之!
有感如是,志以自勉。